[ 编者按 ]关于“吃盐”的误区,你是否也深信不疑?有人怕少盐会抽筋股票交易的平台,有人觉得血压正常就不用管,还有人把“玫瑰盐”“海盐”当成健康护身符。事实上,这些看似合理的说法,大多是谣言。值此中国减盐周,我们带你拨开迷雾,还原真相:减盐,才是真正的健康密码。
在中国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。研究显示,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盐摄入量高达 9.3克,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(5克)的两倍。而高盐饮食的危害远不止“口重”那么简单:它悄然增加着高血压、中风、心脏病乃至胃癌的风险。
为此,国家卫健委在“三减三健”行动中将“减盐”列为首要任务,并将每年9月15日所在的一周定为“中国减盐周”,倡导“就要5克”的健康理念。
然而,关于“吃盐”一直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。今天,我们就来拆穿三大常见谣言,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展开剩余77%谣言一:少吃盐会缺盐,容易抽筋
不少人觉得:“我平时运动多,出汗多,要是不多吃点盐,容易抽筋。”这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日常饮食里的钠早已足够,甚至往往超量。只有在极端情况下,比如长跑赛事或者长时间高温下劳动,才可能因为大量出汗而出现电解质失衡。
数据显示,我国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超过9克,台湾地区甚至高达13~14克。相比之下,成年人每天只需约 2克钠(相当于5克食盐) 就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。真正需要担心的,不是缺盐,而是盐吃得太多。
至于夜间抽筋或运动时痉挛,大多数原因其实是疲劳、脱水或钙钾不足,与钠缺乏关系不大。
换句话说,“缺盐会抽筋”更多是心理安慰,反倒是“多盐伤身”才是真正的隐患。
谣言二:我没有高血压,不必刻意减盐
这是最普遍的误解之一。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血压正常,就认为与减盐无关。而事实上,高盐饮食的危害往往是“隐形的”。研究表明,每天多吃2克盐,收缩压会平均升高2毫米汞柱;反之,减少1克盐则有助于血压下降1~2毫米汞柱。
换句话说,今天的“口重”,可能就是十年后的“高压”。
更严峻的是,我国已有超过 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高血压。很多人直到出现眩晕、心慌甚至突发脑卒中,才意识到问题严重。典型案例显示,不少长期“无症状”的重口味饮食者,往往在中年时突然被查出血压飙升。
因此,减盐不是患者的“特权”,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该主动践行的日常习惯。
▲2025年第7个“9·15中国减盐周”主题海报,号召“人人行动,全民控盐”,倡导每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。
谣言三:玫瑰盐、海盐更健康,吃多点也无妨
近年来,各类“高级盐”风靡:粉红色的玫瑰盐、深海盐、竹盐……它们被宣传为“富含矿物质”,似乎比普通食盐更营养。
但真相是,这些盐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氯化钠,所谓的矿物质只是微量,营养价值微乎其微。举例来说,一撮玫瑰盐里的铁或钙含量远远比不上一个苹果或一杯牛奶。更重要的是,健康问题来自“盐的总量”,而不是“盐的种类”。
此外,部分“彩色盐”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隐患。国家标准规定食用盐应为白色、味咸、无异味,一些进口粉盐中还检测出砷、铅等重金属超标的案例。与其花高价追逐概念盐,不如坚持选择加碘精制盐,既能满足碘的需求,又符合安全标准。
一句话:再贵的盐也不能多吃。
部落寄语:少一勺盐,多一份健康
减盐,从餐桌上一小勺开始,却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健康图景。世界卫生组织估算,如果全球人均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,每年可挽救数百万条生命。
对于个人而言,减盐并不意味着饮食寡淡。通过“后放盐”“用醋、柠檬、香料提味”“选择低钠盐”“警惕酱油、咸菜等隐形盐”等方法,完全可以做到“减盐不减味”。
正如今年中国减盐周的口号所说:“人人行动,全民控盐。” 今天少放的一勺盐,就是明天多赢的一份健康。
读到这里,不妨问问自己:你的餐桌,真的控制在“5克以内”了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减盐心得与困惑,让更多人加入到这场守护健康的行动中来。
参考资料:
1.中国妇女报. “减盐周”提醒:高盐饮食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
epaper.cnwomen.com.cnepaper.cnwomen.com.cn
2.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. 《减少中国居民盐摄入量:行为助推,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低钠菜品》who.int
3.台湾事实查核中心. 《吃天然真盐能改善抽筋、减肥、三高?》辟谣报告tfc-taiwan.org.tw
4.湖北省卫健委. 《吃盐是个技术活股票交易的平台,教你几招“限盐”不减味》wjw.hubei.gov.cn
发布于:天津市